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引用] 美術館與圖書館

引用關渡美術館網站上的一段話:
        所謂的展覽,不僅是提供藝術家作品發表的機會,同時也是開放作品被研究、被觀照、被探討的機會。藝術作品之意義在於透過實際的物品、呈現抽象的意涵,並引發觀者思考、再思考的對話動機。而為了強化此項特質,關渡美術館的展覽整體呈現,將致力於「溝通」。 首先,我們鼓勵「外行看熱鬧」的說法。因為我們相信:「外行」熱鬧看久了,也會得到一些門道,進而達到「內行」。而為了鼓勵「看熱鬧看得久」,便要在作品與觀眾之間,積極搭建起溝通的橋樑。實際作法可蓋括兩大方面,一是「物」的溝通,二是「人」的溝通。在「」的溝通上,關渡美術館結合他館的展覽資源、凝聚策展人的智囊、善用駐館藝術家的創作特質,並透過館員的群策群力,共同規劃便於觀眾真正「看得到」作品的展覽。 在「」的溝通上,關渡美術館舉辦導覽志工的定期培訓、團體預約導覽、兒童美術營、藝術創意動手作等等。而其藝術教育推廣宗旨與主題,皆以當期展覽內容為出發點,致力於引導觀眾如何「看得到」作品美術館是成長的機關,而不是權威的機關。 要成就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需要很多人貢獻出不同專長,而美術館更需要呈現不同生活文化資源而產生的藝術面貌。 在此認知下,關渡美術館期望能朝向既民間又學術的方向,不僅成為一般民眾體驗藝術的場所,也能作為學術討論的平台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雜文] Celestial emporium of benevolent knowledge 有趣的探訪過程

1.     真的有這本書? 網路上的虛假以及謠言的誤傳

利用“Celestial emporium of benevolent knowledge”天朝仁學廣覽兩個關鍵字的查詢結果真是帶來不少收穫。不管是中文世界還是西方,主要都把這個當成是一種典故來用,認為這不過是作家的玩笑語而已,當然在worldcat裡是找不到這本書的,倒是有一個詩人以此分類方式寫成了一部詩集。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問答 google到的東西是資訊嗎

google的設計理念來自於論文評比方式和引文之間的關聯性,可見其試圖將資料透過連結的關聯性增加價值的企圖心,因此我們google得到的結果,事實上是有資訊的意味在的。

除了評比方式,google還有其他的篩選方式,像是wikipedia的內容權威性獲得多數人的肯定,就會在比較前面的排序位置,若輸入的是地址,google也會將google map放在前面。

google也會透過每個人使用google系列產品留下的訊息進行個人化服務,因此每個人搜尋的結果頁面都不相同,google會盡量把和個人產生最大意義和價值的搜尋結果放在前面,若這個人平常喜歡看圖片和youtube,則這些結果會在比較前面。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樂齡老人地圖遊 有感

1. 關於青年

青輔會這個計畫限制18到30歲的青年朋友參加,或許是希望藉由政府的補助,讓青年趁著年輕、還沒有家業負擔時,放膽進行一段有益台灣的旅行。

我們這個計畫有點像是對於「青年」二字的反思—為什麼只有青年才能壯遊呢?為什麼18到30歲的人才是青年呢?

為了設計這張地圖,我們試著以老年人的眼光關注台北,觀察長者聚集的地方、想像長者有何需求、了解台北是否有其壯遊的空間、挖掘長者與青年共享地盤的可能性(如文創園地)、發現顛覆刻板印象的長者活動(如在地下街彈吉他)。

樂齡老人地圖遊 時空膠囊

在走訪地圖景點之前,我們想要先做好家人的時空膠囊以便在旅程途中以此為demo說服其他長者的參與。不過,在家人的部份我們就遇上了很大的挫折,使我們最終沒有完成這項成品。

我阿嬤平常和我說了很多關於日治時期阿祖被日本人欺負的故事、二二八時期本省和外省的對立、以前要如何辛苦地討生活(開糕餅店、做女工等)之類的故事,令人訝異這些活的歷史課本近在眼前,比課文生動幾萬倍,但當我提議要替她做一本書或是拍一段紀錄片時,他很直接也很直覺地說「幹嘛做這個?做這個浪費時間吧!誰要來拍阿?我沒有想過要做這種東西啦。」而我詢問我媽媽並提供樣本跟大致內容設計時,他則一副欲語還休的樣子,最後寫了一封信告訴我,他不確定他能否面對、重新挖掘自己回憶中的每段往事,而且他覺得這樣的東西有點像是遺書,目前他並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加上他認為這樣的東西如果做出來沒有人看,那其實也不需要特別花時間做。至於我協助錄製線上課程的金老師也說,有一次他和女兒在美國因為暴風雪被困在機場,他想說就趁這個機會和女兒說說自己的成長故事吧,他女兒很直接地跟他說「我不想聽」,自此之後他就沒有什麼動筆寫自傳的念頭,連自己的小孩都沒興趣的故事其他人怎麼會有興趣呢。但是,他卻很樂於將對於莊子的研究、體悟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而這些體悟的內容往往和他的人生經驗有密切的關連性。

樂齡老人地圖遊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紀州庵文學森林、青田七六

連續跑景點跑了這麼多天,看著自己變得超黑(雖然拍照時會很開心陽光強顏色就漂亮,但是回到家後看著自己的皮膚還是忍不住哀悼),小腿也變得粗壯,說真的,有點想就做到這樣就結束,甚至想說,反正景點都差不多嘛,到時候參考一下觀光局等介紹資料也能設計地圖阿,更何況我多數景點都親自體驗過了呢。不過,最後還是逼著自己踏入熱情洋溢的陽光底下,前往客家文化園區、自來水園區、紀州庵和青田七六,幸好我有出門,果然親身體驗就是不一樣。

今天比較不一樣的就是我騎小50出門,拿著新考到的駕照騎在路上真有點小不安,但還好這些景點都在家附近,路況大致熟悉啦。雖然騎機車縮短了時間,也讓腳不會那麼酸,但是一來無法順便觀察老人搭乘交通工具時會碰到的問題,二來騎機車時必須注意路況就不能在腦中胡思亂想,而且過於快速的旅程反而失去了旅行的浪漫。幸好客家文化園區夠大,所以在裡面仍然有邊走邊思考的機會,因此無損它的美好。這裡原本是兒童交通博物館,改成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是這幾年的事情,之前好像還看過有新聞報導這塊園地是台北第二大的綠地,所以當然值得好好來逛一下囉。

樂齡老人地圖遊 大稻埕戲苑、林柳新偶戲館、大稻埕碼頭

為了能親身體驗適合老人家的演出場地,我特別訂了漢陽北管劇團在今天下午於大稻埕戲院表演的西路戲—斬黃袍,雖然也很想去中山堂跟城市舞台瞧瞧(兩廳院就不用啦,反正設備一定一流),但是我太晚才決定要去看表演,結果那些場地我有興趣的節目都已經沒了,不然還真的想利用這個機會讓自己多看一些表演,充電一下。

早上在查地圖和交通方式時,順便查了印象中也在那一帶的日星鑄字行,竟然單周的周六有開到中午!為了這個,我立刻飛奔出門,等我找到它時其實也已經11:20了。這個點其實是滿足我自己的興趣啦,所以不是要推薦給老人家的,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這裡因為有五種語言(中、英、日文、數字、符號)三種字體多種尺寸,一進去就會被密密麻麻的字給包圍,撿起字來可要花上不少時間,讓人不禁佩服以前的揀字排版工人。趕時間的話可以請老闆娘幫忙喔,老闆娘很親切熱心!另外,撿起來的字絕對不要隨便塞到別格櫃子裡,不然之後要歸位和查檢就很不容易了。

樂齡老人地圖遊 北藝大、新北投(溫泉博物館、于右任故居、北投公園)

為了搭配北藝大的藝術氣息,今天特別帶了耳機出門,以2046的電影配樂搭配前往關渡的捷運,頓間覺得好有氣氛。如果說,不同的人生體驗會為我們戴上不同的眼鏡觀看旅程,納音樂絕對是一副快而有效的絕佳眼鏡,搭配音樂觀看外在的一切,就會有如夢似幻、宛如置身電影之中的感受,即便是相同的景點、乏味的旅途,也絕對會增加不少新的感受,音樂可說是獲得小確幸旅程的最佳手段之一。我想,每個景點應該有適合它的幾首歌,如果將這樣的歌和景點的美景或故事搭配起來,想必又是一張很動人的地圖。

北藝大就在關渡捷運站出來、經過關渡國小和一個加油站後,直直走上坡抵達的地方。一路上都是斜坡,也就是一個不斷往上爬的過程。當然,在路邊也有站牌可以等著搭校車,節省一點力氣,畢竟進去北藝大後又是另一段長長的路要走。在上坡的途中有一個小公園,這個小公園其實比較像是個小山坡,雖然才小小的一圈,走完也是汗流浹背,路鋪的還挺平的,也有可休息的地方,不過裡面一個人都沒有,或許是因為天氣太熱而這裡又太偏遠了點吧。

樂齡老人地圖遊 中正紀念堂、中山堂、西門紅樓、電影公園

[中正紀念堂篇]

今天又不小心晚起了,7:30前往中正紀念堂的途中遇到很多返家的老人家,心裡不禁有點著急。幸好,當我到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在啦。以往去中正紀念堂都是穿過廣場、走進紀念堂或兩廳院,從來沒有仔細地繞完一整圈,這次完整的走一圈有好多新的發現。原來中正紀念堂除了中間大大的廣場、四周寬廣的走道以外,其實還有很多的草地、樹叢,以及眾多聚集運動的老人家,有練拳的、跳舞的、散步的、做操的……,由於道路平坦、不會太長,又有很多遮蔭處,所以也吸引了不少使用輪椅的人。另外,也設有自助式卡拉ok(一旁阿姨還隨著音樂跳舞呢),引起不少人坐著欣賞。 

除了中正紀念堂這一側很熱鬧外,在兩廳院那一側也有不少人,有一群人在停車場入口處的陰涼地帶打太極拳,在兩廳院則有人自備墊子練瑜珈,而對著光亮的門當鏡子練舞的不只是年輕人而已,也有一群阿姨對著門跳舞喔,超青春洋溢的。

樂齡老人地圖遊 台北探索館、四四南村、松山文創園區

今天的行程都在年輕人地盤的東區,分別是市政府的台北探索館、四四南村、和松山文創園區,都是之前自己去過覺得很不錯的地方,印象中都還挺適合老人家的,這次就以老人家需求得眼光來看看這些地方吧。

我覺得台北探索館很適合老人家來玩的原因是,這裡的無障礙環境極佳也有電梯,展出內容跟住在這裡的人切身相關,即使不是台北人,也會因為共同對台灣整體歷史的了解、對台北這個新聞集中的首都的熟悉,而對展覽感興趣。加上它有很多有趣的互動體驗,像是拉開桌上的書就會有影音介紹台灣文學、可以摸摸不同地區的岩石、抽不同寺廟的籤(全部都是好籤喔)等,也會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在這裡更可以說是台北旅行的起點或是終點,可以一次性完整的認識河濱公園、老街道的演變、電影文學音樂中的台北、各個區的重點景色、古蹟背後的歷史故事,比起片段的在各景點旅行,這裡無疑是像序或跋的所在。

樂齡老人地圖遊 植物園、二二八公園、台灣博物館、地下街

[植物園篇]

植物園就在我家附近,是我從小到大的好鄰居,以前去國中的路上一定會穿過它,校內水彩比賽要畫的對象也是它,看著它越來越漂亮,早就鎖定好它是絕對要介紹的老景點。

可惜今天睡過頭了,七點半才出發,不然早上六點或更早時,會有更多運動團,一入口的地方一定有一大群阿姨在跳扇子舞。不過,還好現在還有一些人在打拳、跳舞、慢跑,令人很驚訝的是,竟然這麼早就有人出來寫生了,不過來畫畫的似乎都是年輕人啦。

植物園提供了很棒的環境,有涼亭可以三五好友聚會抬槓,也有隱密的空間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尤其有些老人家行動不便會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運動的樣子,或是有自己運動的節奏而需要自己的角落。雖然來這邊的人可能是以運動為目的者居多,但是植物園提供了很多指標介紹(還有做每日一星呢)、並將植物以特別的方式分類(像是十二生肖),對生態有興趣的長者也可以自行四處逛逛、多長見識。要是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還可以利用QR碼立刻認識植物喔!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樂齡老人地圖遊 富陽公園、動物園、世新、花博展區、圓山河濱

[富陽公園篇]

清晨的台北街頭特別空曠,天才矇矇亮,看起來特別清爽。或許之後都當個早起的鳥兒吧,早起精神好、不用和人車搶道,反正習慣成自然後也就不會想賴床了。

第一個要前往的景點是富陽生態公園,上次去好像是三年前的事了,印象中是個非常生態的公園,和青年公園、大安森林公園是不一樣類型的,與其說是個公園,好像稱之為步道更為貼切。

 搭公車搭了很久總算是到了麟光站,跟著富陽公園的路標走竟然是走到了路邊那種小公園,後來才依照地址找到了富陽生態公園,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做生態公園的路標呢?

樂齡老人地圖遊 寶藏巖、台大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寶藏巖的存在呢?至少對我而言是久仰其大名了!不過只知道他是共生聚落以及藝術家的創作天地,沒有親身去體驗一番,之前有看到周末深度解說的報名、平日下午也會有導覽,因此我就想把它列入推薦給老人家的新景點!

但當我從碧湖公園回來時太早了點,寶藏巖早上11:00才開。我請來幫忙拍照及介紹台大校園的生傳系同學卻只有早上有空,好心的警衛阿伯就建議我們先下去永福公園晃晃。

幸好有下去,塗鴉的場地很適合烤肉、一旁也有很新的球場,河邊有寬廣的位置可以坐著聊天。重點是水好清澈好乾淨,裡面的魚多的很誇張!加上橋遮蔽了陽光,走在下面十分蔭涼,也看到一些學生聚在那裏很像要練球。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樂齡老人地圖遊 碧湖公園

為了貼近老年人的生活作息這天我把鬧鐘定在5:30(結果一整晚怕自己睡過頭就沒睡好...)
希望能去碧湖公園堵到很多老人家xdd
不過當我搭上捷運時,其實已經6:10了~
原本以為車上會很少人吧想不到早起的鳥兒多的很!
雖然車廂不擠,但是座位也沒幾個...
不過在文湖線有位子坐唷!

為了在美麗的內湖區挑選出一個適合老人去的景點
花了不少功夫在找資料
有超多看似不錯的選擇呢!!
最後選擇碧湖公園呢是因為聽說它比大湖公園漂亮喔
見到他時只覺得它比碧潭還"碧潭"阿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書評 非典型法國


總是要隔好一陣子才會遇上這種值得一讀再讀、細嚼慢嚥的好書,這種書就值得購買紙本,放在書架上,三不五十想到法國時就拿出來任意翻看,這種無法快速一次閱讀完畢的書想必是電子書籍暫時無法滿足的吧,不過如果在電子載體上可能就能有圖片、地圖、快速查檢wiki等輔佐閱讀,讓不了解法國(連巴黎都不慎了解了何況整個法國呢)更能進入狀況。

離題有點遠了,回到本書。

這本書的封面想必欺騙不少人,認為書籍內容應該是可愛、輕鬆而悠閒的,帶有日式手作鄉村風情或是巴黎文藝青年的青春浪漫。不過看到翻譯的人是黃中憲,應該就會有所警戒,注意到這本書並非如此單純(要是是單純的書也就不會這麼厚一本,而且其中很多頁面是由參考文獻所提供的呢)。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書評 爆走老人


在翻開書時,我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些內容。

作者是個日本人,他觀察到日本社會中越來越多的日本老人有暴力或偏差行為,顛覆了一般對老人是弱者或是很和藹可親的想像,於是他開始探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終歸一句話,可以說是資訊社會快速改變下,使老人難以依過去的經驗法則適應新社會、新體制、新規則。

仔細來說,他發現老人的暴力行為常常是因為不耐等待。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文章 雲林地下水問題

背景知識<水利法> 
(1)水利法第2條、第15條:水權屬於國家,人民或團體基於生存或事業發展之需要,得向政府提出登記申請即可擁有水資源的使用或受益權。 
(2)第28條:水權之申請是以水系做區分,跨越二縣市、二省市者由中央辨理,若為單一縣市或地下水則以取水所在地區作為行政劃分,由地方政府辦理。 
(3)第18條:水資源分配順序為—一、家用及公共給水。二、農業用水。三、水力用水。四、工業用水。五、水運。六、其他用途 

背景知識<為何需要地下水?> 
*地下水使用成本低,儲存於地下,水質不易受污染,水量又穩定。 

文章 人類學看待圖書館

文章Nardi, B. & O’Day, V. (2000). Information Ecologies: 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 Cambridge, MA: MIT Press. (Read: Ch.7: “Librarians: A Keystone Species”, 79-104) 

Nardi, B.O’Day將圖書館比喻為一個能提供多樣化人力與技術服務資源的資訊有機體,館員是形塑及強化此有機體的關鍵性物種,網路與電子化的發展則像是火山的出現一樣,造成劇變和挑戰。

一般人通常出於對圖書館的偏見或是不清楚圖書館的實際運作,往往認為數位自動化能取代館員,然而透過在HPApple圖書館的實際調查後就可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他們歸納出一般人時常享用卻未體會其深度的館員三大貢獻資訊療癒(information therapy)、策略專家(strategic expertise)、關係養成(building relationship)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書評 沒有邊界的教室

這本書呢,就是在講德國的小學教育。
在翻開書前,從來沒想到會和想像中的差那麼多呢! 我們總是說西方教育如何如何,卻不知道西方教育裡還因為不同國家有這些區別;我們總是說德國人很重視專業、很一絲不苟,卻沒有想到這些特質和原則是如何在他們生活中培養和實踐出來的。因此,就算把西方教育制度原封不動的搬過來,卻也會因為根本不了解他們實踐的環境如何、能如何搬回台灣使用,也只是虛有其表而已。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書評 我專業,故我在。


會受到這本書的吸引,是因為在思考關於專業的問題,不過卻只是在本書獲得自己想法的肯定,而非產生新的想法,因此看完後沒有太大的激動之情。

當然,這本書提的專業和一般人定義的專業不太一樣,同時他也強調工作並不只是賺錢,更重要的是工作背後的動機,擁有遠見和崇高理想的人,才是真正的專業。

這讓我想到了"異化"--原本工作為了人存在,因為人會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但是工業革命後,人變成重複執行工作的人,反而是為了工作而存在。第一次聽到這種概念時,覺得真是一語中的!不過現在想想,這真的是很唯物論的看法,怎麼可能所有人都會甘心被工作利用呢?而且重複執行工作的人就比較沒有價值嗎?他仍然可以創造出他自己的價值吧,正如很多人認為公務員朝九晚五等退休,過著重複而乏味的人生,但是,人生本來就是人自己決定要怎麼過的,為什麼要用職位、分數、工作內容、薪水這些東西來斷定人的價值呢?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影評 街頭日記

輔導原理應用

首先,將目前課堂所學與本片結合,分成四個面向來討論

1.     需要
    黑人學生們在愛與歸屬、生存、自由、快樂、權力五個需求面皆未滿足,他們要以義氣為最高原則爭取親友的肯定、隨時可能成為黑幫的仇殺對象或監獄中的冤魂、被各種家庭及環境的限制侷限自由、在追求自保下無人關心彼此的快樂指數、權力則由白人控制,因此,他們覺得自己每天都在迎向另一場戰爭,直到遇見古維爾老師,才讓他們重獲自由。
    古維爾老師在態度上展現了聆聽的意願,並表露出同理心,甚至為了融入他們而聽黑人音樂,讓學生感受到We matter[1]。其他老師認為這些學生根本不關心自己的教育,因此不用浪費時間在他們身上,只要教他們懂得守法就好,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成見自然不會願意表達尊重。
    在方法上,古維爾老師則讓他們藉由寫日記宣洩不良情緒,並從閱讀和寫作中肯定自我價值,她告訴他們人並不會因為黑幫鬥毆而受到尊重和緬懷,使他們開始將眼光放在現在與未來,開始為自己承擔責任。

2.     認知
    古維爾老師為他們去除或是避免的非理性信念有很多「身為黑幫才有尊嚴與價值」、「我不行這一切都無法改變我的改變依賴老師」,而他們的偶像收留安妮的老奶奶肯定他們的價值,並強化「只要做對的事,就能改變世界」這樣的信念,都使他們發自內心的改變,產生不同看待世界的方式與評價自己的依據。

3.     行為
    起初,每次發生肢體衝突,古維爾老師就無能為力的呼喚警衛,學生們的肢體語言明顯透露出不願聽她說話。在發現有種族歧視的情況時,古維爾老師開始從行為模式主動出擊,讓學生們換座位、打破以往的壁壘分明,踩線遊戲則使學生發現彼此許多相似的經驗、且都有不為人知的創傷,這些舉動也使學生發現,教室不是他們想像中延伸的戰場,而是彼此互動、共同經營出來的家庭。
    另外,古維爾老師很重視正增強」的運用,因此努力向上級爭取、並身兼兩份工作,為的就是能送學生書、帶他們去旅行,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用心,並開始信任有人會重視自己的價值,最終也養成自動自發求學的習慣。

4.     情緒
    一開始,多數學生都有抗拒而戒備的神色,很容易動怒、很愛頂嘴,時常以肢體衝突解決問題,唯一的白人則總是顯露出陌不關己、擔心受害的樣子。然而,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學生越來越成熟穩重,開始會想到他人感受、開始主動為他人付出,白人和黑人也真正融合,會像親人般的擁抱擊掌。
    我想,可能是因為他們以往渴望被別人注意而有不知道有誰可以信任,因此會有這些情緒。但是,他們透過不同媒介(書、講者)了解不同的情緒抒發方式、在班級環境中發現人可以互信,更重要的是,這些學生找到自己的價值,安身而後立命,他們關懷的對象開始不再只是自己,而擴大到他人。

以旅行與閱讀滋潤人生

接著,想談論在本片及西方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旅行和閱讀。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同樣也將此兩者運用在教學活動上,不過對象是小學生。

旅行和閱讀都能讓人暫時拋下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也都能讓人增廣見聞,更重要的是,兩者都會培養出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一輩子都可以派上用場,而為了達成使學生畢業後能在社會中獨立生存」的教育目標,這兩項習慣的養成也就非常重要。
    然而,這些黑人學生卻因為老師們的成見,無法接觸到適合他們程度的新書、不曾離開過混亂的家園,而產生「最需要種族平等觀念的人卻不知道大屠殺」這樣荒謬的情況。其實,自己在進入大學後受到很多知識的衝擊,這些知識其實任何人都可以學習,要是人人都能有這些想法,世界上的衝突或許就會減少一些,但往往引發衝突的人都是在教育現場被放棄的一群,因為很早就被放棄,也就沒有機會接觸到先人寶貴的知識。

另外,西方教師都是配合學生需求或是基於人權等觀念的培養,仔細規劃閱讀和旅行方向,不像我們小時候毫無章法的依各種推薦書單寫讀書心得,去旅行時則只是在遊樂園裡玩,只想著要吃什麼,而不會產生感動或衝擊,自然長大後不會形成習慣,反而有可能變成討厭做的事情。

理想的教育政策+現實的教育現場=受害更深的學生?

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其宗旨即希望能減少放棄的學生,使教育理念能真正落實,同時也幫助學生早點思考自己的價值何在而會主動追求知識,如此教育體制下的學生才能在畢業後有能力獨立在社會上生存,而非浪費太多時間追逐分數和摸索道路

然而,從本片中即可發現種族融合計畫」的實施反而使黑人學生更明顯的感受到歧視,白人教師們只會在形式上虛應故事,黑白並無融合的現象。我雖然很認同十二年國教的理念,但是,大環境氛圍未變動,恐怕教學現場也難有改變。或許也會有古維爾老師出現,可是在上級公事公辦、家長施以壓力、學生無意願配合、從事教職者往往不敢輕易放棄教師資格等情況下,恐怕這樣的老師也難以堅持下去,即便是古維爾老師,如果他在這間學校繼續任教下去,也很難確保他有能力做多少、做多久。
   
雖然,從這個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中,獲得很多教學上的啟發,也體會到教育和老師的影響力,但理想政策跟真實現場之間的差距如何弭平,似乎是無解的問題。



[1] 忘記電影裡的翻譯方式,但是個人想翻譯成我們真的算一回事!

影評 心靈捕手


標籤的力量--善良的威爾?失敗的威爾?

首先,先從這部電影的名稱說起。Good Will Hunting可以翻成「狩獵善意(或是心靈捕手)」或是「善良的Will Hunting」,前者很容易體會,因為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威爾不停尋覓善意、追求一個溫暖而包容的避風港。然而,後者就讓人有一點不解了,假如現在有個觀眾沒有接觸任何預告片或他人的劇情透漏,只知道片名和電影海報畫面,那他在看電影前半部時一定覺得這個片名下錯了!威爾頂多算是Smart,或是因為他的天才而稱為Great,卻不會和good有關。當然,這個觀眾也會因為想要合理化這個電影名稱,從一開始努力找出威爾善良的地方,或是在電影後半段產生「對嘛!威爾果然是善良的!我沒猜錯。」的想法。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書評 深夜裡的圖書館

在這本書裡,作者用非常優雅的文字描述他的圖書館和藏書經驗。然而或許也是因為太優雅了,又充滿了大量的知識,所以有些許的難以下嚥,如果是讀原文(而我也讀得懂的話),或許會較好讀吧(感覺他原文會更優美流暢)。

書裡談論了各種與書相關的話題,書齋的神話背景、藏書的分類排序、書齋空間圖書館的威勢、藏書際遇、遺忘的藏書、圖書館的定位等等,我想許多觀念是圖資界可以好好重視一下的。

書評 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

數位時代下,資訊取得十分便利,知識從菁英帶向平民,然而,也因此出現資訊氾濫造成的焦慮感,為了協助過濾資訊,發展出各種評比方式協助個人化過濾。使用者往往只感受到這個產品很好用,而不會意識到個人化過濾機制的存在。

以下是書中提到的幾種過濾機制:

<kindle>
直接記錄讀者畫線的句子、翻閱的篇章、閱讀的時間(判斷是略讀或精讀)、是否讀完等,傳回Amazon而能更加瞭解讀者的喜好,增加推薦書籍的精準性。

書評 資訊: 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

這本書非常非常詳細的介紹了"資訊"的歷史。很難想像竟然是由這麼多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在資訊的概念發展與傳播途徑上發揮功效,而作者以深入淺出、說故事的手法緩緩道出,可以看出他已經替讀者消化了很多艱澀難懂的部分,並蒐羅了各個資訊偉人的身家背景故事,難怪要花費七年才能完成如此鉅作!不過,我有很多部分仍然是快速翻閱,沒有細讀,因為要真的了解實在是不容易哪...但因此對波赫士、巴貝吉、拜倫的女兒產生興趣!歷史上真的有好多好多厲害的人就默默地隱匿於歷史洪流裡了呢...

書評 別睡,這裡有蛇!

這本書其實是不小心預約到的,看到語言學家和亞馬遜叢林就覺得應該不是我的菜吧!但是隨便翻了幾頁就忍不住看了好幾章,我覺得除了作者和村民本身的幽默及內涵外,應該也是因為翻譯的功力很好,才能使這本書這麼流暢而好看,而書的整體設計都很漂亮舒暢,這個出版社的書可以繼續追蹤。

本書內容大概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人類學、文化、在地生活觀察體悟,另一部分是語言學,語言學的部分會稍微艱深些,雖然作者都盡量以白話解釋許多理論跟名詞,但我還是忍不住跳過去了。會這樣分類是因為作者認為文化會影響語言和語法,語言確實使人不同於其他生物,並能因而創造不存在現實中的指涉對象,然而一來我們不了解所有事情也就不可能談論所有事情,二來像是圖像等難以用語言全然表達,因此要研究語言必然脫離不了人類學的觀察及和當地居民的長期相處,本書既是當地生活的紀錄觀察,也是作為這種觀點的證據。

書評 老年之書

這本書很特別,是蒐集古今中外與老年議題相關的文學作品。

其中有很多很多詩篇,值得收藏下來慢慢品味,同時也能視此為老人文學的指引書單,有很多篇文章都令人很好奇原本著作裡詳細的內容是什麼。

看著這些文章,才知道以前的人是如何看待老、死、病,其實很多想法跟現在差不多,甚至更豁達,也可以看到不同宗教、不同國家的文人是怎麼思考的。

書評 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

這本書真的是讓我改變了很多看法,原本以為自己是很適應數位環境的人,然而看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還是很傳統的阿!

英文的書名霸氣十足,"我住在未來,而這就是未來怎麼運作的",十足自信,而且透露出"要來不來隨你便,但這就是未來"的意味。

中文翻譯則以數位移民為中心,這也是很恰當的,雖然數位移民的概念是某一章節所強調的,然而整本書就是在探討移民和原民之間的不同習慣。數位移民不再需要編輯來決定他們要念什麼而是要很個人化的服務,他們喜歡多媒體-照片、影片(而這也使報紙電視等各種媒體的界線模糊掉了),他們無法長時間專注而喜歡即食。

書評 Google化的危機

在人人歌頌google大神的年代,批評的聲浪也是存在的,只是怎麼批評其實也是很大的一門學問,我想好的批評應該能有完整的論證,能旁徵博引,並透露出一份關懷。

本書作者認為Google一直以網路工具而非人為控制的檢索結果為擋箭牌,並未負起應負的責任,雖然說don't be evil,然而卻只是不積極的為惡;雖然說使用者有選擇的自由,然而卻限制了選項。他認為google應該在三個面向負起責任,1.掃描和連結(搜尋引擎)2.託管和服務(blogger,youtube)3.掃描和服務(map,book),當這些管道連結到非法頁面時,google不能推卸所有責任,畢竟在事實上google能有所控制。

書評 全民書寫運動

這是向1957年霍加特致意的書。他提出應該要讓一班人能充分讀寫能力,用自己的方式來累積智慧,有自己的批判意識而非向精英看齊,這樣的識讀能力乃是日常生活素養。
今日所謂的數位素養,指的是對數位生活及其文化的認識和運用能力,要能消費又能生產,藉此參與一定程度的公共領域、追求個人想望並貢獻於知識交流網路、創造經濟文化價值,有能力和管道說出自己的故事。

數位識讀時常起於非工具性的目的,如自我表達、關係維持、溝通交流、娛樂等,不似印刷識讀起於工具性目的,背後有宗教、意識形態、商業、政治的影響力。經濟文化生活的主宰也從藍領到白領,再到無領階級--以各種自我管理、同儕認可、內在動機方式取代傳統階層組織的控制。在此背景下,出現了注意力經濟--個人選擇取決於網路中他人的選擇,以及自創內容的社會文化--媒體製作民主化、使用者具自主性、互助共享、意見多樣而自由、改變原本的資訊供需情形。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電影 魔術師L'illusionniste

這是一部只有幾句台詞但是非常有感染力的精緻動畫
http://mypaper.pchome.com.tw/librahuang/post/1321416172
http://shawn1277.blogspot.com/2011/02/lillusionniste2010.html
這兩個網誌有詳細的介紹
可以參考看看

其實對這兩個網誌的評價我都只接受一部分而已
以下是我白話平淡的感想囉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書評 瞧這些英國佬

這是本輕鬆幽默的人類學觀察書籍,然而如同大多數人類學書籍一樣,有趣、生動到讓人會覺得不像是學術類書籍!!

話雖如此,我還是很羞愧得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把他讀完,因為有些細碎,雖然它有一個很一貫的脈絡在,但是太多篇章累積下就會有點不知道自己走到哪裡的感覺。

她從生活中各個面向-食衣住行育樂-的行為來觀察英國人,並從中歸納出了一些共同的規則。我想從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穫,莫過於發現規則的影響力,而其實各個學科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找出規則,不管是找出自然界的規則、人際間的規則、書本編排的規則等等,同樣是在歸類出有哪些共同點,並從這個共同點再解釋更多事情,只是多數人沒想到分類可以針對自己身邊的人,而且可以這麼的有趣!

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電影 巴黎我愛你

今年有10+10來說台灣的故事與美麗
(可惜沒法看到首輪~或許出DVD再買吧)
法國則早就有一部拍攝巴黎小短片的電影
不過是針對巴黎分區取景拍攝
而且也不限於巴黎的導演
擦出來的火花自然更為燦爛


我想短片匯集的結果就是
你會對導演特別的印象深刻
會忍不住被某種風格吸引
而想要認識他更多電影
反而對他拍的景不會有太深刻的印象
但會因此發現
"阿 原來這裡也是巴黎!!"
顛覆大家對於巴黎=巴黎鐵塔的想像
對於某些精彩的短片也會很想去深入的認識一下!
算是成功的行銷手段吧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書評 真愛挑日子

這是本浪漫的愛情小說,極具有電影畫面感,應該跟作者雙修文學與戲劇有關吧!

One day指的是小艾和達斯擦出火花的第一天,也是日後追蹤故事的日子,由每年的這個日子就能看到他們生活中的大小轉折,是件很奇妙的事也是很有趣的切入點,其實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天都看似如此重要、宛如電影情節一般,卻也只是單純地當下日常生活。
電影名稱"真愛挑日子"翻得很好,"真愛"是要挑日子發生的,因此兩人彼此間錯過了許多次的機會,這也跟兩人都愛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