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書評 非典型法國


總是要隔好一陣子才會遇上這種值得一讀再讀、細嚼慢嚥的好書,這種書就值得購買紙本,放在書架上,三不五十想到法國時就拿出來任意翻看,這種無法快速一次閱讀完畢的書想必是電子書籍暫時無法滿足的吧,不過如果在電子載體上可能就能有圖片、地圖、快速查檢wiki等輔佐閱讀,讓不了解法國(連巴黎都不慎了解了何況整個法國呢)更能進入狀況。

離題有點遠了,回到本書。

這本書的封面想必欺騙不少人,認為書籍內容應該是可愛、輕鬆而悠閒的,帶有日式手作鄉村風情或是巴黎文藝青年的青春浪漫。不過看到翻譯的人是黃中憲,應該就會有所警戒,注意到這本書並非如此單純(要是是單純的書也就不會這麼厚一本,而且其中很多頁面是由參考文獻所提供的呢)。

身為土生土長於小島台灣、從未長久住在另一個國度的人,在看這本書時,我受到了頗深刻的衝擊。

首先,我發現原來我一直將想像中的浪漫巴黎代表了整個法國。畢竟,在台灣雖然有南北差異,但是整體文化是很一致的,所以也自然而然地認為整個法國和巴黎不會有太大差異(書裡提到去巴黎以外的地方罵巴黎人幾句往往會得到當地人的友情,這點和台北以外的地方共同咒罵天龍國人同出一轍呢)。

然而,事實上,法國充滿了"佩伊",每個佩伊有自己的方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雖然同樣在法國王權的統一治理之下,卻沒有多大的國族感,靠著流動的小販、民工來串連彼此,直到18、19世紀,方言靠著教育(催眠學生成為"法國人"的統一教材)、宗教靠著利誘(聖徒施展功力才會獲得民眾信任),才逐漸形成有同樣符號的一個國家。因此,法國的啟蒙運動、優雅的王室貴族、深刻的文學哲學思辨並非普及於全國,我們透過歷史課本和旅遊書籍認識到的法國其實都只是非常小一部分的法國。

我想,台灣或中國其實沒有比西方國家落後,只是我們更深入而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歷史,因此會看到好的一面也看到壞的一面,比起幾面之緣下獲得都是好印象的西方國家,自然會覺得自己不足。
像是秦始皇早已統一文字、度量衡與漢武帝早已用儒家教育統一整體都比法國早;書裡提到,"保險制度使家庭得以規劃未來,這才使得童工變成不合理",但在東方社會裡則不用靠保險制度的出現,因為家庭重視孩子的教育,多數孩子都不會被視為童工。這些都是東方文化好的地方呢。

另外,這本書也提供了一些"旅遊"方面的資訊。
像是,
1.旅行必備的地圖最早是由土地測量員試圖繪製,曾經被當成是擁有奇怪意圖和工具的男巫給處死,後來拿破崙意識到地圖是掌握人口、統一全國的必備工具,才下令支持繪製全國地圖,但當時的地圖往往會誤導人,有時充滿了道聽塗說的地名路線,因此無法信賴;
2.在沒有現代交通工具前,人們靠著雙腳、高蹺、滑草就能以現代人難以想像的速度穿梭國土,甚至比搭乘舊型交通工具的速度還快,騎著腳踏車在山林間持久而快速的旅行也是常事,比環法自行車賽還走出許多;
3.法國面對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破壞,並沒有像英國般焦慮不安,一些佩伊為了迎接工業與創新,毫不保留的放棄土地原貌。英國人到法國旅行發現了法國人忽略的自然美景以及被賤賣或毀壞的文物古蹟,不過觀光也帶來刻意的觀光景點,像是配合演出原始人生活。
4.旅遊指南一開始只限於驛道沿途景點的介紹,景物只是旅程中看到的,並非旅行目的,因此會提供詳細的歷史知識解悶。
5.想到法國就會想到法國麵包、鵝肝、兔肉等豪華美食,然而事實上,這些都是很晚才出現的,原始的法國以素食維生,麵包也不好吃。

這本書帶來的是既廣又深的法國,果然是"非典型法國"。同時可以獲得文學、歷史、地理、歷史、政治、人類學各個層面的知識,腦中會浮現一張法國地圖同時往時間的縱軸與空間的橫軸逐步擴展開來,這不是只看一次就能全然記得的一張地圖。
不知道台灣會不會也有人寫出這樣一本書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