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於是在各種人際與感情的交流上,背後追根究柢的就是這件事。
或許像是追求名聲,卻更仰賴的是親朋好友陌生人的品頭論足,相較客觀的工作課業,更難達到標準。
或許所有名聲都是類似的功能:1)用來填補自己某個缺口 2)證明自己有此方面價值
活在當下,或許意味著承認自己缺口存在也承認自己即使有這個缺口亦無損於自身價值,故不去深究過往為何造成此缺口,亦不去幻想此價值會如何實踐及被談論。
汲汲營營的活著,就是為了風風光光的身後,看似本末倒置又可笑,但捫心自問好像的確自己就是這樣子的,只是或許每個人在意的是不同名聲罷了。
2.
常常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這樣的幻想而靦腆的手足無措,其實從另一個人眼中看到的根本不是腦中的這一切,甚至根本不會看到,那又何必自尋煩惱呢? 所以每個當下都讓自己滿意開心就好。
3.
最近看多了 心靈的聲音,上述兩則似乎都可以用很搞笑的劇情來包裝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