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書評 爆走老人


在翻開書時,我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些內容。

作者是個日本人,他觀察到日本社會中越來越多的日本老人有暴力或偏差行為,顛覆了一般對老人是弱者或是很和藹可親的想像,於是他開始探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終歸一句話,可以說是資訊社會快速改變下,使老人難以依過去的經驗法則適應新社會、新體制、新規則。

仔細來說,他發現老人的暴力行為常常是因為不耐等待。


在還沒有出現電子監控器物(手機等)前,等待是件不得不做的事,人們也就認命地將等待時間當作休息,然而在通訊聯絡方式越來越方便後,人們的等待變成是"被迫的",因此生活雖然越來越便利,大家對等待卻也越來越過敏,不過還是有些時候大家是心甘情願地等待,像是遊樂場和知名美食,然而這種等待的背後是對享受及快樂的期待,若等待的對象不是這樣的情緒,反而會加深被迫等待產生的不悅。

除此之外,隨著年紀越長,對時間流逝的感覺也就越深刻,因此特別珍惜時間,尤其年輕時的時間表被他人掌控,好不容易脫離便會格外重視自我掌控時間的能力,讓人等待者和被迫等待者之間存有的權力關係,讓有豐富人生經驗的長者感到特別敏感,加上長者不習慣使用網路下,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現場排隊,卻不一定能獲得比年輕人更好更快的服務。

另外,有些獨居的老人無處可去,則會希望能建立起各種關係,透過暴力行為或是撿拾垃圾,都能有助於受到他人注意,並也能彰顯出自己的地盤。

最後,他提出現代社會的服務理念下,雙向性服務化將利益公平分配給店員和顧客,看似各取所需卻只建立了表面關係,而失去以往對不同顧客有不同態度時產生的特別感。

在台灣,目前似乎還沒有出現很多暴力老人,我在想是否因為很多獨居長者是移民來台的,一方面他們算是被人忽略的弱勢,自然沒有多餘能力在社會上展現暴力一番(書中提到的暴力老人們都有不錯的穿著打扮),另一方面,年輕時遭遇的各種風風雨雨也可能讓他們不會那麼在乎這本書中提到的事情;另外,很多老人們都還有大家庭可以照顧,當有家庭的溫暖和雜務後,也就不會想要找其他的避風港或是渴望更多的關懷。然而,未來台灣社會的老人們又會是如何的樣貌呢?尤其現在不婚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晚年又會如何規劃呢?我想都是很值得想想的問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