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樂齡老人地圖遊 時空膠囊

在走訪地圖景點之前,我們想要先做好家人的時空膠囊以便在旅程途中以此為demo說服其他長者的參與。不過,在家人的部份我們就遇上了很大的挫折,使我們最終沒有完成這項成品。

我阿嬤平常和我說了很多關於日治時期阿祖被日本人欺負的故事、二二八時期本省和外省的對立、以前要如何辛苦地討生活(開糕餅店、做女工等)之類的故事,令人訝異這些活的歷史課本近在眼前,比課文生動幾萬倍,但當我提議要替她做一本書或是拍一段紀錄片時,他很直接也很直覺地說「幹嘛做這個?做這個浪費時間吧!誰要來拍阿?我沒有想過要做這種東西啦。」而我詢問我媽媽並提供樣本跟大致內容設計時,他則一副欲語還休的樣子,最後寫了一封信告訴我,他不確定他能否面對、重新挖掘自己回憶中的每段往事,而且他覺得這樣的東西有點像是遺書,目前他並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加上他認為這樣的東西如果做出來沒有人看,那其實也不需要特別花時間做。至於我協助錄製線上課程的金老師也說,有一次他和女兒在美國因為暴風雪被困在機場,他想說就趁這個機會和女兒說說自己的成長故事吧,他女兒很直接地跟他說「我不想聽」,自此之後他就沒有什麼動筆寫自傳的念頭,連自己的小孩都沒興趣的故事其他人怎麼會有興趣呢。但是,他卻很樂於將對於莊子的研究、體悟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而這些體悟的內容往往和他的人生經驗有密切的關連性。
在旅行途中,展開過一場對話的中山堂志工楊阿姨說過,自己後來去玩時都懶得照相就是怕自己死後留下這些會造成子女的負擔,因此他選擇用眼睛照相,將一切留在心裡就好。

於是,我了解到我們眼中看起來很簡單、很浪漫的「時空膠囊」對於老人家而言並非如此。由於我們還年輕,習慣於公開分享交流的網路環境,認為分享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由於我們還年輕,我們無法體會在經濟、健康無法自行掌控的狀況下,是如何地希望避免再次造成他人麻煩;由於我們還年輕,我們相信世界會繞著我們打轉,認為留下的紀錄多少會對他人產生影響、會有人願意觀看;由於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沒經歷過太多不堪回首的挫折,不知道回憶可能是痛苦多於美好、令人不願面對;由於我們還年輕,我們無法想像面對所剩不多的時光時,對於死後該留下什麼會是如何的恐懼不安。我們一廂情願地認為製作時空膠囊是為了老人家好,卻可能反而造成他們的負擔。事實上,願意留下紀錄跟回憶的人必然在日常生活中已經默默地留下點點滴滴待後人發現並珍惜,期望分享己之記憶加入公共歷史的人必然會試圖接洽相關管道以期發揮影響力。

或許,我們該做的是好好花時間陪伴並傾聽親友的故事,因為即使他們想留下一些什麼,他們最重視的接收者就是我們;另外,我們可以做的事是協助想要分享的人知道有哪些管道和平台可以利用、協助他們學習分享的技能,提供一個能滿足需求的環境,而不是強迫他們配合我們製作出符合我們想像的時空膠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