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樂齡老人地圖遊 植物園、二二八公園、台灣博物館、地下街

[植物園篇]

植物園就在我家附近,是我從小到大的好鄰居,以前去國中的路上一定會穿過它,校內水彩比賽要畫的對象也是它,看著它越來越漂亮,早就鎖定好它是絕對要介紹的老景點。

可惜今天睡過頭了,七點半才出發,不然早上六點或更早時,會有更多運動團,一入口的地方一定有一大群阿姨在跳扇子舞。不過,還好現在還有一些人在打拳、跳舞、慢跑,令人很驚訝的是,竟然這麼早就有人出來寫生了,不過來畫畫的似乎都是年輕人啦。

植物園提供了很棒的環境,有涼亭可以三五好友聚會抬槓,也有隱密的空間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尤其有些老人家行動不便會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運動的樣子,或是有自己運動的節奏而需要自己的角落。雖然來這邊的人可能是以運動為目的者居多,但是植物園提供了很多指標介紹(還有做每日一星呢)、並將植物以特別的方式分類(像是十二生肖),對生態有興趣的長者也可以自行四處逛逛、多長見識。要是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還可以利用QR碼立刻認識植物喔!


至於它的廁所呢,無障礙設施當然有囉,而且還設計得超漂亮!加上一個園區裡面有兩大間,比較能解決「急件」。在這裡看到了很多坐輪椅的老人家,看了也是有點心酸酸,記得以前經過植物園時都沒看過這麼多坐輪椅的人,老化跟疾病真的是太折磨人了。

此時,會發現外傭是很重要的關鍵人物,一排老人家搭配著一排外傭,外傭互相聊天,老人家們有些認識的會招呼彼此,不認識的就各自坐在輪椅上曬太陽。之前在旋轉側門的出口看到一個老人家扶著牆壁慢慢走出來靠著不動,外傭跟著轉出來,只見老人家和外傭都沒有要走的意思,我原本還想是發生什麼問題嗎?後來才發現是因為後面還有一個坐輪椅的老人家正在推門走出來,他的外傭正在把輪椅折疊起來以便經過旋轉門(可見這種厚重旋轉門的設計其實不太好!),前一個老人家就是在等他們,他的外傭則幫忙扶後面這個老人家及組裝輪椅。或許兩個老人家互不相識,但是這把年紀就是需要這樣互相幫忙吧……至於可能有些人認為外傭這樣都沒有顧到被照顧的老人家,都顧著自己聊天,但是在親人沒有時間照料的狀況下,這些老人似乎也難以有更高的要求呢…… 

植物園可以通往藝術教育館跟歷史博物館,可惜這時歷史博物館還沒開,不然歷史博物館真的是很適合老人家的地方喔!無障礙空間也做得很好,而且二樓有個喝茶的地方,很適合和朋友相聚,從那裏往外看很漂亮。不過園內的戶政史司部門倒是沒什麼人去參觀的樣子,而且時間到了也沒看它開門,不確定到底有沒有開放呢?

至於藝術教育館呢,雖然也有無障礙的坡道,但是他的路面不怎麼平坦,走起路來要小心點。另外,我是第一次發現這裡也有小型圖書館,只見三個阿伯坐在裡面看報紙,果然運動完看報是最佳的配套阿!藝術教育館也有開班授課,所以當然也有教室,教室雖然不大,但應該也已經足夠了吧。

總之,植物園真是一個非常適合老人家的地方,比起一般公園他多了更多陰涼隱密的小空間,而且空氣絕對清新宜人!運動完後要進行其他活動也很方便,如果來這裡遊玩的話,就有一整套的行程可以規劃囉。

[二二八公園暨博物館篇]

二二八公園是惟鈴提出的新景點,我想或許他的意思是現在的二二八公園已經不同於以往充滿負面消息的印象,因此可以做為新的景點介紹給老人家吧? 基本上,二二八公園就和多數公園一樣,道路平坦、路標充足、交通方便,不過它更好的地方應該在於它的位置,離北車、台大醫院都近,又有博物館在公園內,應該能吸引很多不同需求的人(等人、帶小孩、想到醫院附近晃晃、約朋友逛街等)。

我大約是九點半左右抵達二二八公園,在台大醫院捷運站的這區人比較少,許多都是帶著小朋友來玩的。以前的表演廣場正在整修,不過它從我國小時起就長這樣了,不知道它之前有沒有常常被使用呢?今天二二八紀念館沒開,有開的話或許會吸引更多人。話說,現在台北市有兩個二二八紀念館,在建中附近的那個是國家級的,會更強調人權的部分以及二二八事件本身,且因為比較晚成立,在策展上會有比較多互動的設備;公園裡的這個則是涵蓋比較廣的面向,會介紹它之前身為放送局的歷史。

之前也有在想,要不要介紹二二八紀念館給老人家當成一個景點呢? 因為不少人在那個年代都無法了解事件的全貌或真相,有些人可能能從這樣的展覽中了解自己曾經經歷過的那段歲月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這種切身相關的展覽或許是老人家有興趣的。不過,「切身相關」完全是由當事人來斷定,所以似乎也不適合推薦給所有的長者,尤其這似乎又會跟政治扯上關係,感覺會比較敏感一些呢。

在火車頭附近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人工肛門廁所」,不過拍照時好像有人在使用,而且我太興奮的拿出相機拍,引起打掃阿姨的側目……看著他譴責的目光(可能覺得我是偷拍廁所的變態少女吧),我只好若無其事地收起相機離開這個特別的廁所!只好利用網路資源來理解囉,http://www.crctw.org/Remedy_P4.aspx這裡有很詳盡的人工肛門介紹。看來真的是廁所新進展,能造福更多長者,不過目前我是只在二二八公園裡發現這種廁所啦。看新聞報導說台鐵也有,但是就吸引了街友在這裡洗澡,這真的也是很麻煩的問題。 

我在觀察老人家出沒的地方時,也常常看到街友,其實街友們許多也是老人家,所以他們的需求會有相同的部分,地盤也就很容易重疊。雖然覺得街友也是人,基於對人的尊重,應該要一視同仁的服務他們,但是多少會引起負面觀感及影響他人使用的權益。

往台灣博物館前進的路途中,會經過一個小湖(池塘),這裡聚集了一群帶著望遠鏡的老人家、一些中學生、很多小學生,原來是因為有很多水鳥、麻雀跟鴿子的緣故。

很久沒有來台灣博物館了,只見裡面充滿了小孩子,展覽的空間很大、無障礙空間做得很不錯(基本上,各博物館都會特別關注無障礙空間)、也有電梯,雖然小孩太多有時會擠來擠去,但是基本上小朋友力道不大、有老師在管,應該是不會對老人家的安危造成影響吧,其實來參觀的老人不多,會來的都是陪孫兒做功課來的,但是志工們到都是由老人家擔任,看他們樂在其中的觀察小孩的笑臉,似乎都很滿足。

台灣博物館還有土地銀行展區喔,這裡可以體驗一下以前的金庫長什麼樣子。志工阿姨以前就是土地銀行員工喔,所以聽他分享起來特別的真實,他說他之前還在這裡碰到以前土地銀行的同事呢,果然長者們會來回味以前工作過的地方,並介紹給其他人哪。另外,志工阿姨說她們以前都不知道金庫裡的餅乾盒是做什麼用的,現在辦展覽才知道原來這些餅乾盒竟然就是保險箱,裡面裝的都是主管等的金銀珠寶呢。

在土銀展區的三樓,有呈現土銀修復的過程,因為很少人參觀到這層,所以當我上去時,看到一雙長長的腳以度假時躺在懶椅上的姿勢露在門外,趨身一瞧,一個可愛的志工阿伯抱著書跳起來,露出有點羞赧而歡迎的微笑朝我點頭,看來在這裡當志工很愜意,不知道他看什麼書看得這麼津津有味呢?當我離開時只見他在書上振筆疾書呢!

土銀展區有飲食區,不知道為什麼通常博物館附設的餐飲都是西式為主,或許是因為中式餐飲油煙比較不好處理、比較不容易訂出可以賺錢的價位吧,但是很多老人家們都不習慣西式餐飲,又捨不得花太多錢在高級中式料理上(如很貴的牛肉麵、茶點套餐等),不過好像在博物館裡租場地又很貴,真是難以平衡。

另外,在博物館常常會碰到日本人喔,其實幾乎每個觀光型的景點都會碰到一些日本人啦,看到時心裡就覺得很開心,台日交情果然有增溫。多半是一家人自助出遊的,會看到爸爸很有耐心的講解展示品給小朋友聽,或是媽媽溫言軟語的陪小孩上廁所,真是非常感動。

參觀博物館時,內心就在想要怎麼把這個列成景點之一呢?為什麼不選故宮阿、二二八紀念館阿等等,雖然這是台灣博物館,展出的都跟台灣有關,但我也不確定老人家對這些就會不會有興趣呢,像是台灣的生物、地質可能就是有些人有興趣而已吧。不過,現在的科技倒是有助於展覽的呈現,像是這種會感應式的就會吸引原本可能沒興趣的人來玩一玩、了解新知。另外,如果是放大縮小的觸控式電子螢幕,那應該就能解決地下街展覽字太小的問題,而且也能搭配影音,讓視障者能更輕鬆的獲取資訊,付同樣的門票錢也能得到同等的對待。

做個小結,二二八公園因為人工肛門廁所大加分! 而且它和台灣博物館的交通位置太棒了,很適合老人家們在這裡打發時間,尤其博物館冬暖夏涼可避雨,又會定期換展吸收新知,可以在那裏碰到不同的志工朋友,可以接近小朋友們的笑聲(或是自己帶小朋友來也行),所以是推薦的好景點。

[地下街篇]

蘇拉颱風要來的那幾天,風雨飄搖,當時我剛好經過東區地下街,赫然發現坐了一排老人家以及他們的外傭,感到有點衝擊的我開始思考,的確,地下街不論是在交通便利性、逛街、生理需求還是無障礙環境各方面都能滿足,尤其是下雨天、艷陽天,這裡真是再好也不過的休閒場合,只是我們習慣的認為東區、北車這些地方是屬於年輕人的地盤,一旦突然發現老人家們的存在就會有點震驚吧。於是,我打算帶上「老人家」的眼鏡,好好觀察老人們和地下街的關係,重新正視這些本來就存在地下街街景卻被下意識視而不見的老人們。

先來說明一下地下街之於老人家的好處吧。首先,就是路非常的平坦及開闊,所以行動不便的人能輕鬆的逛、也不容易摔倒,但是在交通出入口的地方人很多,就還是要小心行動安全,避免被推擠;其次,廁所的無障礙空間都做得很好,而且有電扶梯跟電梯可以搭乘,也設有很多座位可坐,路標、地圖等都標示的很清楚;第三,交通極為便利,因為就位於捷運、公車、台鐵的交會處嘛,甚至可以看到有老人家在地下街找個位置坐下來吃台鐵便當喔;最後,地下街賣的東西多半不貴、常有免費表演,在這裡不用怕無聊。不過,別以為每個地下街都差不多,透過這次的重新觀察,可以發現各有各的不同。

站前地下街現在由誠品負責經營,許多年輕人朋友都表示過對新環境的喜愛,認為這樣質感提升了許多。而也確實的,在所有地下街中,站前地下街算是最有自己完整性的,空間布置和背景音樂有其自己的堅持在,不再只是廣告性質的任意安插,而且特色小店和有品牌的店比較多,供人休息的角落則設計的讓人能自在的各自放鬆,舉例來說,類似咖啡館的燈光增加了隱密性的感受,使人較不容易察覺路人的眼光。誠品的路標真的做得也比較特別,這樣的標示方式是我最喜歡的,不過不論哪個地下街的標示,字都有點小,且資訊量沒有妥善的處理,讓人駐足很久很久之後,才比較清楚這張地圖在表達什麼。 

在這裡,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一群老人家竟然在麥當勞聚餐暢聊!這讓我之後在其他速食店都會多加留意老人家,果然發現不少老人家把速食店當成自己家看待。有次在西門町的肯德基就看到三個老人大聲的互相招呼、閒聊,聽他們的閒聊內容似乎是每天他們都會固定在早上時來店裡看報、聊天,雖然連彼此的姓名都記得不太清楚,但在這裡至少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有人陪伴不無聊,而且這樣的環境安全又舒適,還有免費報張雜誌能看。

台北地下街呢,則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有點像大雜燴的串連了各種十元店、百元店,感覺是最普通的。不過,它可以通往京站的美食廣場,能通往北車的微風廣場,也能通往後車站商圈,感覺能吸納各種不同目的的旅客聚集,未來的發展性應該還挺大的吧。

    在這裡,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在地下街中發生的,而是在地下街相連的通道上發生,一個是「老人家拿著吉他自彈自唱英文歌」!不覺得這句話每個詞都很值得標粗體字強調嗎?!而且他唱得很好聽(但我不知道是哪首英文歌…),可見老人家也可以很青春很搖滾阿!另一個則是一群人在北車通往地下街的通道上在學國標舞,可見地下街不只是年輕人共同練舞的地方,也是長者們練舞的好所在呢。

至於中山地下街,則是最有文藝氣息的地方吧!當然北車通往中山的那個走道還好,但是到了後端,因為有書街和當代藝術館的講堂、佈置,真的能感受到文化和藝術發揮的力量喔!我發現在誠品好像不常看到老人家的身影(連站前地下街都沒看到老人家了,何況是其他地方的成品),但是中山地下街卻能吸引比較多一點點的長者,可能是因為地下書街沒幾個店員,可以比較放鬆的不顧他人眼光的翻看?或是因為地下書街人比較少而不用擔心會擋到別人? 還是說地下書街把食譜類、健康類等書籍擺在最顯眼的地方而會吸引對這些有興趣的老人家呢?另外,地下書街常常有很高的優惠折扣,來這裡能尋到便宜的好書。

之前,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藝術很自然而然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呢?不用去上課、不用刻意的進入博物館,就能輕易的體會、欣賞藝術。而我在當代藝術館經營的中山MOCA得到了解答,這次看到的是他們在地下街辦的小影展,有短片和動畫片,可以看到不少人在觀賞,這不需要花任何錢、不用任何基礎,只要你願意走進去,就能親近藝術,這樣的環境讓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老人家也不用擔心這個自己看不懂之類的問題。    去年經過MOCA地下街時,則是看到他們在上才藝課,那個就是要花錢報名的,但是半開放的上課環境,就會吸引路人對這些藝術抱著一份好奇和親近的新。而且這樣定期的更換活動、主題,就能吸引更多人定期追蹤、參與這個地方,使這個景點與人們的關聯性越來越強。

東區地下街呢,則可以感覺到設計者考量到了很多細節。像是,每個廣場都有各自的主題和意義、設有很多有高有低的電話亭、特別普及且清晰的路標和逃生標誌、多樣類型的座椅……,而且旅遊服務中心更是提供很多很棒的旅遊資訊。

最近在東區地下街展示的是一系列圖畫,另一個地下街展示的則是照片和文字說明。同樣都吸引了一些路人停下來仔細了解,不過可以發現圖畫似乎比較吸引人,照片的文字說明則太小了一點,而且這樣的展示似乎都是針對明眼人的,不知道未來能不能設計出視障者也能邊走地下街邊觀賞的展覽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