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引用] 美術館與圖書館

引用關渡美術館網站上的一段話:
        所謂的展覽,不僅是提供藝術家作品發表的機會,同時也是開放作品被研究、被觀照、被探討的機會。藝術作品之意義在於透過實際的物品、呈現抽象的意涵,並引發觀者思考、再思考的對話動機。而為了強化此項特質,關渡美術館的展覽整體呈現,將致力於「溝通」。 首先,我們鼓勵「外行看熱鬧」的說法。因為我們相信:「外行」熱鬧看久了,也會得到一些門道,進而達到「內行」。而為了鼓勵「看熱鬧看得久」,便要在作品與觀眾之間,積極搭建起溝通的橋樑。實際作法可蓋括兩大方面,一是「物」的溝通,二是「人」的溝通。在「」的溝通上,關渡美術館結合他館的展覽資源、凝聚策展人的智囊、善用駐館藝術家的創作特質,並透過館員的群策群力,共同規劃便於觀眾真正「看得到」作品的展覽。 在「」的溝通上,關渡美術館舉辦導覽志工的定期培訓、團體預約導覽、兒童美術營、藝術創意動手作等等。而其藝術教育推廣宗旨與主題,皆以當期展覽內容為出發點,致力於引導觀眾如何「看得到」作品美術館是成長的機關,而不是權威的機關。 要成就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需要很多人貢獻出不同專長,而美術館更需要呈現不同生活文化資源而產生的藝術面貌。 在此認知下,關渡美術館期望能朝向既民間又學術的方向,不僅成為一般民眾體驗藝術的場所,也能作為學術討論的平台

        這和圖書館的精神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同樣是作為人和作品的橋樑、同樣是加強兩端的溝通、同樣是不停成長的機構,差別僅在於作品是文字或是非文字而已。既然兩者的抱負如此類似,若能加強兩者之間的合作,那「溝通」將會變得更順暢、更完整些吧,不過,圖書館員和美術館的策展人似乎仍有不同,可能是因為圖書館館藏量太大、又不會明顯更換展示作品,圖書館員因而對於己館和他館的館藏內容及特色不一定了解,影響後續對於物的「群策」或是對於人的「導覽」。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