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書評 我專業,故我在。


會受到這本書的吸引,是因為在思考關於專業的問題,不過卻只是在本書獲得自己想法的肯定,而非產生新的想法,因此看完後沒有太大的激動之情。

當然,這本書提的專業和一般人定義的專業不太一樣,同時他也強調工作並不只是賺錢,更重要的是工作背後的動機,擁有遠見和崇高理想的人,才是真正的專業。

這讓我想到了"異化"--原本工作為了人存在,因為人會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但是工業革命後,人變成重複執行工作的人,反而是為了工作而存在。第一次聽到這種概念時,覺得真是一語中的!不過現在想想,這真的是很唯物論的看法,怎麼可能所有人都會甘心被工作利用呢?而且重複執行工作的人就比較沒有價值嗎?他仍然可以創造出他自己的價值吧,正如很多人認為公務員朝九晚五等退休,過著重複而乏味的人生,但是,人生本來就是人自己決定要怎麼過的,為什麼要用職位、分數、工作內容、薪水這些東西來斷定人的價值呢?

以下這些引用的句子,就可以看出作者對專業的認知:
"當你決定選擇投入某個專業,便代表你取得了某種身分,你排除其他選擇,成為某種社群的成員。既然你屬於某個專業群體,你就要和其他成員依樣共同遵守一套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不但能凝聚所有成員,也讓這個群體受社會尊敬。"
"把工作當作賺錢工具的人,很快就會感覺到,工作對她越來越沒有意義。......最深刻且長遠的滿足感,其實是來自工作夥伴的尊敬與景仰。"
"專業是橫跨數十年的職涯過程,不是一份特定工作,或是為某個組織工作而已。......他今日所做的事情將會影響他的明天、他的未來。"

因此專業培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自覺和自信,這是在台灣很缺乏的部分,因為分數導向的教育使小孩很晚才開始思考自己是誰、自己追求什麼等等,而且也沒什麼多元活動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來源。
"培養自覺,關鍵的一步就是知道自己的缺點,並主動尋求彌補的方法,方法之一通常是向他人求助。"
"自信和一個人的身分無關,而在於你是否有能力引導對話。許多人害怕承諾,而不願積極主動。......於是把手藏在背後,把言語埋在心底。"

作者也直接說明了專業工作者的三個特質--能勝任工作,不需他人監督;有能力確認工作或任務是否已完成;行為舉止隨時隨地都能展現操守。
可以用來自我檢驗一下~

另外有很多部份是老生常談,像是誠信至上、危急時刻見真章、擺脫一心多用、追求工作成效而非時間長度等等。

最後,我覺得很詭異的一點是,這本書充滿了各種為了搭配而照的相片,說真的,這些照片毫無意義可言,拿掉也沒關係,還挺像小時候教科書插圖或是一些新聞重複撥放某個片段,是因為出版商認為現代人無法消化一本全部都是文字的書嗎?!那或許要更有美感一點,因為既然不能訴諸理性(因為和內容沒什麼直接關係),就來訴諸感性吧!像很多書採用的紙質、色彩、筆觸等,會替整本書和內文加分許多,可是這種非文學性的書又很難能走這種風格,所以還是讓它回歸完全都是字的樣子吧,我想。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