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圖書館] 法律圖書館(4) : 台灣法律圖書館與教育現況、台美差異討論及後續方向

四. 台灣法律圖書館與教育現況

由上文可知,在美國,主要是大學法律圖書館館員特別需要法律和圖資雙學位,故欲討論法律圖書館館員的雙學位教育在台灣的可行性,則要先了解台灣的大學法律圖書館發展現況。

國內設有法學院的學校有台灣大學、東吳大學、政治大學、台北大學、輔仁大學、文化大學、銘傳大學、世新大學、玄奘大學、東海大學、中正大學、高雄大學,其他學校雖然有設立法律相關系所,但有鑑於未形成學院,服務對象可能不夠多,需要法律圖書館員的可能性較低,便不列入討論範圍,然而有鑑於中興大學的法商學院發展歷史悠久,特別列入考量。

在十三所大學中,僅有台大設有獨立出來的法律圖書館,由簡至臻提供學科服務,但是沒有專頁說明。中興、東吳、政大似無獨立的法律圖書館,然而編制上設有學科館員。

東吳大學設有學科專頁,由圖資系背景的賴秋惠和非圖資系背景的黃淑珍共同負責,其中黃淑珍具日、德文專業背景可處理外語法律資料,且其積極進修法律及圖資課程;政大則是由碩士論文為「台灣地區醫師、律師與圖書館員專業化程度之比較研究」的鍾漢清負責,然而亦無學科專頁,不清楚其負責事務為何;中興似是因應「法商」學院,學科館員林雅雯同時負責管理和法政學科,供這些學科的學生連繫及舉辦研習活動,但同樣缺乏學科專頁。台灣的法律學科館員似乎處於剛發展的階段,不清楚其工作內容和成效為何,也無法確知其學經歷是否有所影響,且也看不出這些學科館員有進行何種專門針對法律領域對象的服務,若要評估法律圖書館員雙學位教育在台灣的可行性,需要進一步對這些學科館員和其服務對象進行訪問可能才有些許眉目。

觀察其他學校的圖書館,可以發現多數圖書館的人員編制皆三分為技術、讀者、資訊部門各司其職,且各自業務繁忙,似是無暇再細分為不同領域,頂多會將採購分成兩人負責,或是在網頁上提供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快速找到適宜的參考資源。

至於私人法律圖書館和政府法律圖書館,根據國圖的圖書館名錄,私人法律圖書館僅七間,集中在台北市,歸類於專門圖書館。政府機構圖書館中,與法律有關的有80間,包含研究機構(中研院)、未見法庭附屬圖書館。似乎處於美國法律圖書館剛開始發展的階段,以政府法律圖書館佔最大數。不過無論是私人或政府的法律圖書館,在其網頁上皆無負責機構分工配置情形,不確定法律專門服務的現況和教育需求情形。

在法律圖書服務的教育現況,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暨研究所、天主教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網頁上了解國內圖資系所的課程規劃,雖然都沒有專門設計的法律圖書館學課程(如法律書目)和雙學位設計,但可以發現,台大的政府資訊資源、社會科學資訊資源與服務;師大的資訊政策研究、智慧財產權研究;中興的社會科學資源;以及淡大的智慧財產權專題、政府資訊與出版、法律資訊服務、資訊科技與法律,這些課程是美國法律圖書館雙學位的課程設計中所包含的,不過不確定這些課程的開設狀況以及授課老師為何,可能需要進一步訪問方能了解期實施細節及成效。


在文獻回顧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台灣和美國的法律環境不同可能是造成兩地法律圖書館發展差異的重點,之後若要討論台灣的法律圖書館或教育上的發展,也許以日本為比較對象會較佳。

首先,台灣屬於大陸法系,不似美國屬於英美法系,故對於個案及舉證方式的要求不同,也可能影響對於資料的需求情形;其次,台灣雖有法律公會,但並不像美國的法律公會能發揮影響力要求大學裡的法律圖書館要配置雙學位的館員;再者,在美國是念完大學後才申請法律學校,代表所有大學生未來都有機會進入法律學院,不似台灣多半在進入大學時已經底定哪些人會走上法律之路,法律服務的需求人口便不如美國,加以美國的知名法學院吸引來自各國的學生,需要法律圖書館員服務的人口便更多,唯有足夠的職缺也才會使應徵者願意花成本修習雙學位。

若台灣的圖資教育裡有多一些美國法律圖書館員培訓課程中的科目,不僅能以更專業的法律知識背景為服務加值,亦能使圖資界多一些能使用法律術語、處理智慧財產權議題的館員,在處理許多圖書館的法律議題上,更知道應如何處理,況且若能和法律專業人士維持良好關係、在國內法律教育或制度改變時適時提出協助,都將使圖書館的專業地位更受到重視。

參考文獻

(n.d.). Retrieved 12 20, 2012, from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Law Libraries: http://www.aallnet.org/default.aspx
Acosta, L. M., & Cherry, A. M. (2007). Reference services in courts and governmental settings. In B. Bintliff, & L. F. Peoples (Eds.), Public services in law libraries (pp. 113-129).
Ahlbrand, A., & Johnson, M. (2012). Degree Pedigree: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Degree-Granting Institutions' Ranics on Prospective Employment at Academic Law Libraries. Law library journal, 104(4), pp. 553-568.
Aspatore, I. (2008). The changing role of law firm librarianship : leading librarians on developing budgets, evaluating resources, and responding to the expanding role of the law firm library. USA: Aspatore Books.
Balleste, R., Lamas, S. L., & Butler, L. S. (2007). Law librarianship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SA: Scarecrow Press.
Belniak, T. (2009). The Law Librarian of the Twentieth and Twenty-First Centuries: A Figuration in Flux. Law library journal, 101(4), pp. 427-449.
Brooks, S. (2005). Educating aspiring law librarians: A student's perspective. Law library journal, 97(3), pp. 517-536.
Corrall, S., & O'Brien, J. (2011). Developing the legal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A study of competenc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eeds. Aslib Proceedings, 63(2), pp. 295-320.
Fitchett, T., Hambleton, J., Hazelton, P., Klinefelter, A., & Wright, J. (2011). Law Library Budgets in Hard Times. Law Library Journal, 103(1), pp. 91-111.
Morse, A. L. (1977). 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for law librarianship. Law library journal, 70(1), pp. 329-337.
Schau, M. J. (2001). Law librarianship: a unique vo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media & library science, 39(2), pp. 106-113.
Whisner, M. (2008). Law Librarian, J.D. or Not J.D.? Law Library Journal, 100(1), pp. 185-190.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