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讀書] 圖書館的視障服務


Deines-Jones, C. (Ed.). (2007). Improving library services to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Oxford: Candos.  

[Chapter 1. Improving library services to people with print disabilities: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public libraries]

1857年,第一個機構對盲人提供書籍的是Liverpool公共圖書館。20年後,公共圖書館開始提供點字書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個人化的居家服務。一直以來,公共圖書館都是身心障礙讀者尋求資訊的重要來源,為了確保圖書館能繼續提供這個功能,圖書館員必須了解有障礙的人們遇到的障礙和能幫助他們跨越障礙的工具。


l   什麼是print disability
    許多人不解impairmentdisabilityhandicap之差,WHO做出區分如下
    Impairment : 肢體功能(包含身體及心靈功能)或結構(如器官)喪失或不正常
    Disability : 因為impairment無法進行日常生活任務和活動
    Handicap : 因為impairmentdisability遭遇社會環境的不利、不友善
    Print disability指的則是無法進行日常閱讀指本材質的任務或活動,可能是認知、感官、實體的impairment造成,隨著年紀增長就越可能成為Print disability
    WHO指出,2002年有121萬人有視覺impairment,其中37萬是盲人。必需要用多種形式傳達資訊使現在和潛在的圖書館用戶都被考量到。(此處定義可能有更新或翻譯不周,最好看原文)

l   什麼是alternative format替代性格式資料
本文主要介紹以下三種,點字、有聲書、電子資源。
1.     braille點字
    1829年,20歲的法國人Louis Braille發展出來。他3歲時眼盲,11歲時學到一種士兵在黑暗或濃霧中可以溝通的12點的觸覺密碼,Braille將他減少為6點,使手指可以完全摸到所有點並能快速找到下一個字。
    這套系統沒有普遍的符號對應意義,可以根據在地脈絡來設計如何使用。可以用針和板製作或是用像打字機般的brailler製作,現在也有使用電腦製作的。
    雖然這是盲人主要採用的觸覺溝通方式,不過,點字會有一些障礙,像是要去學習符號、年齡增長後手指靈敏度下降、缺乏合適的點字資料(特別在發展中地區),且並非所有視覺障礙者都會使用點字系統。
2.     talking book有聲書
    用錄音或是合成聲音輸出語音,錄音很耗時,合成語音更易取得。   
    DAISY(digital accessible information system)是將文字拆組使用閱讀軟體讀出螢幕上文字的標準形式。一本DAISY書籍是一系列電子檔之組合,包含資源文字的口述電子語音檔、可改變的文字形式檔、連結文字檔的標記與語音檔的時間點之同步檔案,DAISY標準讓製造商能很彈性的混合文字和語音。
    現在DAISY聯盟有14名完整會員、55名合作會員和超過20名朋友,完整會員和合作會員都是非營利組織,通常是國家有聲書圖書館或這類圖書館的國家聯盟,朋友是營利組織包含軟體或硬體的製造者。
    若與電腦軟體搭配,DAISY可以掃描書後以合成人類聲音念出來,像是OCR軟體有利於辨識輸出的頁面,不過若和文字朗讀系統無法妥善配合,可能會用不正確的方式朗讀。另外,電腦軟體也讓使用者能調整朗讀速度、設書籤、觸控按鈕操控向前向後翻頁。
3.     電子資源
    包括CD-ROMs、線上期刊、電子書、音樂電子檔和其他線上服務。許多公共圖書館提供使用者可以搜尋電子書的平台,他們能下載並以螢幕閱讀器閱讀、書出為可更新的點字介面。JamesLitterick特別重視字典、同義詞典、百科全書和其他線上可取得的資源,他們相信使用電腦為主的搜尋,將能以單一搜尋取得更多相關資料。

l   科技應用取得(adoption-accessibility)周期
大字書、有聲書、點字的優點是必然適合鎖定的對象,缺點是生產成本很高,當多數對象能使用這類科技或是他們尋求的是一般性閱讀資源,就適合使用,不然可以考慮使用科技來降低提供協助的成本。
不過,許多主流科技都設計給一般人使用,以確保市場,不一定會考量到少數的身心障礙者,有兩種方法可以讓無法取得的資訊變成可得的。
1.     改造retrofitting—將主流科技的系統改造
    主流科技的一些關於便利使用者的設想並沒有考量到身心障礙者,像是廣播收音機有一個鈕可以簡單使用,但是不能讀出文字給盲人聽。
    改造科技將使使用者對象擴增,這種方式可以繼續使用目前採用的工具和過程,是很有效且容易實現的。不過,有些城市會對科技改造提出法律要求,而且當科技淘汰、新科技出現之際,身心障礙者都要等待一陣子之後才能使用到。
2.     輔具adaptive technologies
    像是以彩色的影片放在印製頁面上、放大鏡、投影式放大機、掃描朗讀系統、以ASCIIUnicode編碼系統傳輸電子檔案以便使用者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觀看。其中,使用放大鏡就能保持報紙原本的版面配置以及圖像,不像點字或有聲書會失去圖像性資訊。

l   電子資訊的應用
    除了科技採用,也可以善加使用電子資源,不過電子資源的可及性並非大家想像中的那麼高,以下介紹最主要的三種電子資源。
1.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雖然有放大和複製的功能,但是對於視覺障礙者而言仍不太方便,它只顯示文件的一部分,要自己拉動才能看到所有畫面,即使拉近也只能一次顯示一小部分。另外,許多pdf是掃描檔,對於螢幕閱讀器而言,它並非文字,或是因為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及智財權保護措施使文字朗讀系統的複製貼上工作無法進行,而難以使其自動閱讀。雖然現在Tagging的發展使文字內容可以被閱讀器取得,但是版型仍是少有人注意的問題,有些政府正在努力找尋更開放的格式。
2.     純文字
    這是缺乏提供表格、圖片和各種設計技巧的格式,對於視障者來說是最易取得的,因為可以選擇字體顏色、點字翻譯、搜尋文字和重新賦予格式,然而此格式只能傳輸文字性質的資料且有著作權的問題考量,並非主流。
3.     網路格式htmlxml
    網路上的資訊通常都是免費取得,且也不再試著維持紙本資源的格式,因此字的大小和版型都更為彈性,且文件同時具備文字、影音、圖像、互動元素,不同資源的資訊可以輕易搜尋、文件緊密連結、資訊可以快速更換。這樣的特性使內容既可以提供給一般人也可以提供給視覺障礙者。Xml格式可以使內容和形式分開,讓同一份文件在不同格式中展現,也就能適合所有的人。
    不過網站資源有兩個障礙,一個是網站設計架構不佳,像是不一致或複雜的版型及導覽列,會讓使用輔具的視障者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找到要的資訊;另一個是越來越多網站需要使用外掛(plug-in)才能看到內容,使一些動畫影音讓使用輔具者被排除在外。政府網頁上雖然有很多所有民眾需要的資源,然而政府網頁多數易近性都不高,事實上,對視障者好用的網站對所有人都會好用。
    視障者親自到圖書館的機會較一般人更少,提供網路資訊可以增加其在家的使用機率,圖書館可以協助提供網路資源給所有欲取得的人,像是軟體使用說明、筆記、產品手冊、政府資訊等,並時常檢查已存在的網頁是否具可近性,並設計出更具可近性的新網頁。
    很多工具可以檢測網頁的可近性及提供評估結果,因此不會造成太大負擔,也有些發展中的技術能使使用者得到內容更相關、形式更賞心悅目的資訊,如此一來就能增加易近性,至於文件的可標記性,則使使用者和作者能提供資訊重要性的標準,文件最後就能依照使用者偏好來展現。

l   未來趨勢
    理想的電子形式應該具有像文字檔一樣的品質,對於所有使用者都有好處,但也要讓其增加圖像展現和設計的能力。不過,為視障者發展的科技常常被忽視,因為大家認為這是給少數人使用的,因此即便新的格式被證實有更佳效益也不願意投資,這也是為什麼比較常使用改造科技的途徑之因,未來應該求同存異,不再堅持只採取給一般人使用的一般格式。
[Chapter 2. Library services to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 a discussion of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as an exemplar]
    製作電子多媒體將對許多讀者產生好處。對於有學習障礙的成人,可以使用自動簡化工具,而不像過去只能讓他們閱讀兒童讀物;對於聾人和盲人,可以透過增加多媒體影音的字幕或影音式敘述,讓他們更容易使用資源。不過,本篇針對的主要是視覺障礙者。

l   替代性格式資料概述
    英國皇家盲人協會RNIB(roy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the blind)預估英國出版將近4%的書是用替代性格式,OECD調查顯示英國只遜於加拿大,其他國家都只將近0%
    對於紙本,館員做的事情是分析出版社的書籍、期刊清單來瞭解最適合特定圖書館目標和預算者。處理替代性格式的館員往往會採納任何立即可及的資源,並決定哪些紙本資源要被替代性格式取代,製作跟可及性是一體兩面。
    替代性格式資料的素材來源一向有三類給一般讀者的流行小說作品和傳記、曾獲價值認定的經典小說和非小說、與正式教育配合回應個人需要。
    未來則期待增加更多的素材為當代學術資料、流行的非小說及生活風格資料、輕小說、非排行榜上的小說、單面文件、手稿、情色刊物。
    從稀有性及紙本到替代性格式資料,大約會花上兩年的時間,這樣的延遲是負面影響,且在製作錄音、點字等時會需要不同的製作技巧。
    另外,傳統視障者必須在專門的教育體系下成長才會使用點字,有些視力微弱或是不小心失明的,就需要點字以外的資源,但是多數製造者將資金投入點字系統,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從海外接受點字印刷者的贊助。
    隨著科技迅速發展,似可提供一些新的解決途徑,平均下來,人力、設備、負擔的成本會比較低;追求精確、糾正錯誤時較便宜;分送和複製較便宜;格式更彈性。但以電腦製作點字、modified print和合成聲音卻仍然甚少被利用。
   五個理由如下 :
1.     一直以來點字製作系統的管理都十分傳統,紙本和數位資源少有生產差異。
2.     一直以來都強調點字翻譯軟體編碼是可信的,而電腦輸出則需要中介人力。
3.     誤以為必須選擇將單一電子檔案製作成點字或是更大的印刷本,而不知道一個檔案能同時做成多種替代性格式。
4.     幾乎完全遺忘可以使用合成音效。
5.     低估人工生產的成本和高估數位生產的成本。

l   閱讀的權利、著作權、圖像資訊
    視障者在替代性格式取得上的障礙不只來自於科技,也和法律議題有關。
    雖然圖書館承諾服務所有市民,但事實上很少碰觸到需要特別服務的一群。應先了解什麼構成圖書館服務、其中是否應包含視障服務者的服務之法律和規範。
    在著作權部分,基本上,圖書館即便沒有明確允許但在不損傷作者權益下可以製作一個替代性格式複本,不過,機構往往難以判斷製作權和不利於作者的製作權為何。圖書館有兩件事可以做,一個是找出已經不受著作權保護的素材,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資源如古騰堡計畫、wikipediaBBC;另一個是確認合理使用的法律規範可以複製或改製到什麼程度。另外,圖書館應該也要一起推動全球數位儲存,並鼓吹近用權應該要獨立於平台。
    許多作者擔心電子檔會受他人控制,影響內容或設計、改變他們原本要呈現的東西,於是就出現了對抗可近性的PDF,將文字轉為圖像。另外,網路上有越來越多的影音流竄,都使圖片和多媒體資訊成為重點議題。
    圖書館員可以發展一般性工具將圖像檔的文字變成可轉換資源檔(source file)的形式、發展轉換的一般樣本,也就因此能製作成替代性格式,並協議出替代性格式描述的metadata
    要注意的是,公部門和非營利部門需要和商業多媒體、有聲書的製作者達成協議,避免共同投入成本在同一件事上造成浪費。另外,公部門可以付費給專家,由專家準備服務的提供。

l   全球性圖書館
    由於替代性格式資料很少,所以更需要有全球性的圖書館出現。全球性圖書館有兩個必備條件格式普遍、國際性著作權同意,為達目的,專業館員需要和國家圖書館共事,並透過他們和國際企業及生產者建立必要的實踐標準。
    雖然目前因為世界資料的交流使互通性增加,但自動化轉為替代性格式的並不多,目前最好的選擇是使用純html檔轉成不同格式。另外,跨越平台時更需要注意著作權問題,這部份在每個新科技出現時都要再爭取一次,若要脫離平台的取得權力,恐怕要花更多時間。

l   superfluity過多
    目前資源稀少的狀況在未來很可能會變成過多的問題,面對過多的資料,必須考慮到三個層面瀏覽(找資訊)、評鑑(資料的品質和相關性)、遷移(使電子檔案是可及的)
在紙本時代,前兩項都由圖書館員掌握,圖書館員決定如何編目(評鑑)以及將書存放在何處(瀏覽),圖書館員也會建議讀者哪本書最適合他(評鑑、瀏覽),但書通常都只有一個格式,而不會有遷移的問題。
在電腦環境裡的瀏覽,不論是聲音或是點字呈現,都無法輕鬆傳達給讀者資料分類的空間感。根據Moore,一個5-9筆的搜尋過程有複雜的類別(class)和點選(click)的取捨,事前分類數量越多、事後點選次數就越少,若分類品質不佳,常有人以布林邏輯來克服問題、定義需求,但如此一來就需要依賴很好的輸入設備。因此,視障者需要的工具有點字輸入系統、有修正查詢的語音回饋輸入裝置、簡訊、螢幕上客製化的文字輸入框。
    另外,雖然人們會想要得到自動化的搜尋結果,但仍需要圖書館員在搜尋策略上的協助,尤其是視障者,視障者和一般人一樣,整體知識有限、只有某主題的有限知識、根據商業內容排名呈現結果、傾向使用找到的第一筆,且其看到的網路世界較常人更為有限,會更仰賴圖書館員幫忙看螢幕上的選項以及輸入,圖書館員可以和使用者共同採用方法、不讓其獨自面對自動化結果。
    至於「評鑑」的部分,圖書館員很重視不妄加評論的傳統,但是一直以來都很重視資源的本質和格式,像是書籍期刊雜誌高品質報紙等具高度辨識的格式故有較佳品質,然而在數位世界中,這種外觀形式及內容的連結非常微弱,內容評鑑因此變得更難。
    對於視障者來說是很不利的,因為替代性格式價格比一般書籍貴、能接觸資料的時間更晚、偶然學習的機會較少,故他們比一般人更需要做出只接觸哪些資源的選擇。
    以往由圖書館員決定是否製作替代性格式,通常是為了更廣大的市場或是有特定的教育意義,數位科技降低了替代性格式的成本和障礙,資料製作來原因而增加,館員的角色便從提供機構建議者變成提供個人建議者。
    最後,針對電子資源才有的遷移」問題,最主要的策略是使用工具轉換不同格式,簡單來說就是不論文字處理、圖檔處理、metadata處理、版型處理都將所有資源都提升到最好的格式,轉換格式時常常會有版型跑掉的問題,且圖像文字放大時會使人一時無法適應,除非將內容(資料)和形式(metadata)分離,並在細節細緻度和整體捕捉之間取得平衡。其中,最主要的障礙是圖片和文字的轉換,因為即便文字描述的品質再好,也會和原本的藝術品有落差。

l   融合不同資訊系統
圖書館員必須了解不同資訊系統的好壞,加以融合後提供給視障者使用。
1.     網路網路內容極為異質,視障者將因此跳脫原本接收資訊的狹隘管道,不再受限於中介的機構或廣播者。有三種資料在網路上非常多廣告影片、廣播、個人照片和影音,這些資料的提供者將不可避免的成為網路標準的定義者,他們會更關心多媒體傳輸和成本回收的情況勝過文字的可及性。
2.     大眾傳媒電視成本下降,也可以透過電腦連線看電視,使線性接收的電視被取代,傳播者依自己需要做的影音和商業影音比政府設定的多,傳播的方式與內容傾向於在法律框架中發行以及依使用者的感覺而定,未來內容將會更多元及難以預測,造成視障者和圖書館的挑戰。
3.     電信通訊現在的電信通訊傳輸速度非常快速,使用者可以使用手機或PDA上網就像是使用無線電腦一樣,對於視障者的好處是可以隨身攜帶、不需要學習新東西且具有隱私權(可以取得財經、健康、性、賭博內容)
    電腦、電視和手機共享三個內容取得和傳遞上的要素 : 資訊控制者/輸入裝置(無線控制、鍵盤)、運作者(電視廣播接收器、電腦、手機)、輸出裝置(螢幕、對講機),這些還可以更近一步的分離出無線的要素,讓使用者能隨時帶著走。
    所有數位內容處理裝置將會融合為可攜式多目的的處理器,且將會有高度個人化的輸入和輸出裝置。對於視障者來說,好處為客製化的投資更高、可及性議題將會變得更普遍、不同電子裝置升級時要面對的缺點會減少。不過,圖書館必須找出能在視障者使用高度個人化裝置時轉介電子資訊的方法,並處裡無法負擔這些新裝置者的數位落差,在著作權議題上要考量到平台匯聚的問題,發展符合目前和未來將出現的平台之生產標準。

l   館員做為促進者
    在數位時代,一般人有更多機會接觸更多內容,視障者和一般人的距離也就跟著拉大,尤其未來多媒體導向的社會不一定仍會重視文字資源的可及性。
    在視障者中,一部分的視障者(15-60)會獲得高度學術和專業支持,但多數突然失明和視覺受損孩童仍繼續面對障礙,其中最多的是60歲以上的人,而他們要發展數位素養時也比起年輕人慢。
    圖書館員必須積極確保人人能取得資訊的權利,提供更有用也更有效的方法,為達此目的,必須理解資訊管道和他們如何使用。另外,圖書館員也要改變傳統上和視障使用者的上下關係,轉為有意識的合作過程,更瞭解彼此需求為合以及更了解數位環境。傳統圖書館員的角色會因此和老師、訓練人員、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有所重疊,協助視障讀者克服問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