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還債] 碩士論文寫作經驗談



轉眼間碩士畢業就快滿一年了!!! 想當時滿心想著要怎麼記錄這一段歲月,並將論文的甘苦談分享出來,結果就在適應工作及愜意放鬆玩樂的情況下一延再延,在寫計劃書過程中為了向學弟妹們分享所做的PPT也早已不見,如今只能看還記得多少就寫多少囉!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轉貼] 中國傳統藝術也需要策展人嗎?

簡評:

1.圖書館的書展為什麼不能像是博物館策展一樣來做?
(1)館員沒時間做書籍內容的研究
(2)每本書的內容都過於豐富,可串聯點太多,若真的要策展反而會變成很像在做報告
(3)書籍複本多,不像博物館或美術館的展品僅一件而能吸引人觀展

2.博物館用研究與策展來呈現一個問題意識及館方利用展品所建構的答案,圖書館似乎能做的主要是提供博物館可用的文獻與名錄(以利田野實察),協助其順利找到答案。文中提到將展品與其他資訊的連結就會形成脈絡,圖資人員正是要建立起資訊間的關聯性,若妥善建置則研究更容易進行,甚至會變成一般人於網路上都能一目了然並輕易吸收的網絡。

[捫心自問] 形象與舉措


「我們家孩子就是個愛閱讀的人,三年級就看完紅樓夢了!」於是,你只好三年級就看完紅樓夢。-- 幸好還真的挺好看,而且那其實只是白話精簡版,跟愛情故事沒兩樣。

「要是當圖書館員多好啊,就可以天天看書不是嗎?」(此話的前題是,圖書館員有對應的公職考科) 於是,莫名其妙的你就認定圖書館員是自己的理想目標與宿命。-- 幸好這個專業的使命與任務都是你認同且願意去進一步了解的,只是圖書館員的工作內容根本不是看書。

你的一舉一動、你的選擇,反映了你的初衷你的嚮往。然而,這些初衷的最初又是什麼?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有感] 念書/升學的意義


雖然已經26,當年國中放學時與朋友的閒聊卻歷歷在目,總是聊著不想變成父母般的大人,以及聊著到底念書考試是為了什麼。

「好好念書就能找到好工作,賺錢養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念書多少能證明自己掌握課本內容的能力,這樣的鑑別度會篩選出一些人,往上爬就會碰到優秀的同儕」

印象中,當年的答案約莫就是這兩個。

這幾年來卻逐漸有了更多體悟,好好念書以及考上好學校,無形中篩選出的其實很多,人生越往後走越明顯,這些不完全等於分數然而要拿高分卻需要這些特質的東西,是區別人們能否變得更為優秀的關鍵,也是考試制度存在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