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捫心自問] 形象與舉措


「我們家孩子就是個愛閱讀的人,三年級就看完紅樓夢了!」於是,你只好三年級就看完紅樓夢。-- 幸好還真的挺好看,而且那其實只是白話精簡版,跟愛情故事沒兩樣。

「要是當圖書館員多好啊,就可以天天看書不是嗎?」(此話的前題是,圖書館員有對應的公職考科) 於是,莫名其妙的你就認定圖書館員是自己的理想目標與宿命。-- 幸好這個專業的使命與任務都是你認同且願意去進一步了解的,只是圖書館員的工作內容根本不是看書。

你的一舉一動、你的選擇,反映了你的初衷你的嚮往。然而,這些初衷的最初又是什麼?



似乎每個人都會給自己一個期望的形象,希望別人眼中的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並為了這個如何如何而做出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選擇。

於是你發現,根本不可能為自己而活,所謂的為自己而活說穿了其實是為自己的形象而活,而那個形象根本來自他人對你的期望。

而當人們的年歲越長,越來越習慣自己就是某種形象--或是說已經下意識把經營某種形象當成最重要的事情看待,也就開始為了這樣的形象辯護,激動地怕別人不認識自己的某種美好形象,或是怕別人誤解自己是某種負面形象。

維持形象好像是一種盡忠職守的意思,同時這樣的形象也是自身長久以來存在的意義,於是就會越來越在乎,也越來越容易為了維護形象做出討厭的選擇、成為討厭的樣子。

不過說真的,如果意識到自己現在汲汲營營追求的形象根本是他人幫你建構的,你還會這麼耗盡口舌的捍衛你的這種形象,甚至要求他人也認同要成為這樣的形象嗎?

無可無不可,無必無不必。(然而這樣活著卻又好像很沒態度?)

對待自己無解。

對待他人時,請觀察他們想營造怎樣的形象,誇獎他這樣的形象,謹慎的說話避免損及他這樣的形象。人生苦短,眾人皆萍水相逢,就成全他的形象讓他們開心吧! (當然,討厭的人就算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