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丹麥奧胡斯圖書館館長Marie Ostergard演講紀錄

這場演於12月11日舉辦於國家圖書館,當天亦有歐洲參訪團的分享,那部份應該會於網路上公開完整出國報告,故在此僅針對丹麥館長現場分享紀錄。

在演講紀錄之前,先根據網路資料稍微介紹一下此圖書館。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OKK1_library_in_Aarhus,_Denmark_interior_05.jpg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okk1_version_3.jpg 

奧胡斯(Aarhus)是丹麥第二大城,2017年曾被歐盟選為歐洲文化之都,且丹麥最大的大學即座落於此。

Dokk1英文為Dock One,意指其位置處於碼頭,於2015年開幕,建築師是Schmidt Hammer Lassen

建築物內設有奧胡斯公共圖書館總館、市立公共服務部門、戲院、商家及停車場,整體建物為9萬平方公尺,圖書館面積為175百萬平方公尺。其建築設計重視節能與可持續性,設有太陽能板、善用海水降溫並廣用LED燈具,建築材料也採用可回收、對環境友善的材料。

奧胡斯公共圖書館之核心價值為「以市民為主、終身學習與社區、多元性合作與網絡、文化經驗、連結市民科技與知識、彈性與專業組織」,館內有68台電腦、超過1100席座位,且提供會議室、教學室、閱讀室、飲食區、哺乳區、咖啡廳、展覽廳、多媒體區等多元空間。

總館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早上8點到晚上10點,週末早上10點到下午4點。總館館藏35萬件,其中書籍佔22冊,重視數位館藏的建置與提供。組織人員包含78個圖書館館員、42個書架管理人、134個市民服務人員。

奧胡斯公共圖書館每個月舉辦80100場活動,類型多元,有6成活動乃合作夥伴舉辦,他們與外界有超過百個合作關係。活動包含讓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認識彼此與交流的「UIC國際遊戲小組(PlayGroup)」、讓爸爸帶著0-3歲孩童互相認識的「爸爸的遊戲小組」、啟發1012歲與1316歲兩個階段的哲學啟發課、讓不同國家的人進行語言交換的語言咖啡館,另外也有電子遊戲Fortnite、寶可夢、下棋、西班牙文閱讀、物品修復、編織等社團。20152016年間,平均每天入館人數為3600人,並在2016年獲頒IFLA「年度公共圖書館大獎」(Public Library of the Year Award)

參考資料:
---------------
講紀錄:
1.由於這個建築物建在一個很少人來的碼頭,他們想著要怎麼讓人來呢?答案就是建立一個圖書館。 
2.館長認為書籍、科技都是用來服務人的工具,隨著媒體變遷,圖書館的願景之設定要跨越時代,故他們不把圖書館的發展重點放在書籍與科技上,而是更加環繞在「人」上。他們認為「公共圖書館」就是讓人來認識不同的人的地方,他們不同於學術圖書館,並無特藏書籍的典藏與研究服務。
3.由於他們的人力成本很昂貴,19個館只有50名人力,故他們把人力用在刀口上,每周館員只需在櫃臺服務6小時,更多的時間花在建立關係。他們的圖書館有些時段便稱為「Open library」,早上8-10點、晚上7-10點櫃臺無人,由讀者自助服務或利用館內空間閱讀、自習。由於丹麥多半都下午4點下班,所以讀者下班後仍能有段時間在館內能看到館員。同時,他們將讀者當成資源,圖書館不僅提供資源給讀者,也讓讀者在此能分享與表演。
4.他們會直接在開放空間舉辦活動,不會在一個特定的活動教室內舉辦。因為這樣才能吸引路過的人參加。館長指出,雖然有讀者認為圖書館應該是安靜的地方、他們需要在安靜的地方自習,但是也有讀者希望圖書館是活潑的地方,所以他們在館內同時提供安靜以及吵雜的空間,讀者可以自行選擇自己想要待的地方。另外,他們的圖書館並不會依照年齡提供不同空間,而是根據興趣、主題區分空間,讓對於這些興趣、主題感興趣的不同年齡層的讀者有機會共聚一堂彼此交流。
5.當然,他們也不是一蹴即成,他們在舊館就開始做測試,讓讀者有時間調整心態並接受新的圖書館是這個樣子的,直到新館蓋成也就累積了10年經驗。而到現在他們還是在入口處是立一個空間用來測試新想法,讀者一進入圖書館看到的不是流通櫃臺,而會是最新活動的測試空間,他們就會漸漸習慣甚至產生期待。
6.奧胡斯圖書館和許多單位形成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他們有六成活動都由合作單位舉辦,只是舉辦場地在圖書館,每個月他們館有140場活動。
7.館長提到他們在過程中發現延遲決策的好處(Last responsible minutes),以往可能會很早做好所有規劃後爭取經費,但等到執行時才發現當時的規劃都落伍了。所以他們現在採取延遲決策,蒐集到足夠想法後再執行。
8.他們每年都會設定不同的目標、設定指標,例如舉辦50個活動用以推動青少年文學,並蒐集當年的所有資料來衡量績效。(而非用館藏量衡量績效)
9.他們舉辦了許多計畫活動,雖會納入外界的想法,但主要還是根據館方的優先順序與人力成本考量,來決定哪些計畫活動優先執行。他們當年度也會於評估後再申請經費、爭取資源以完成年初還無法安排的活動。當一個計劃結束後,有些成果會直接融入日常的服務環節,有些則會找其他單位來支持計畫或社群的後續營運。他們目前還在有兩個議題在處理,一個是如何加強館藏與計劃的連結性(例如在活動現場辦書展),一個是如何保存這些計畫所產生的知識成果。
10.他們有哪些活動呢?舉例來說:透過互動地板讓兒童體驗「搜尋」的意思(學會如何利用and or這些搜尋策略);透過遊戲設計讓圖書館成為親子友善空間、並讓他們能在此探索而待在圖書館更久(放些復古的東西在館內會吸引人們自動來觀看);讓讀者在圖書館辯論民主議題(館長認為圖書館內本來就有敏感議題的書籍,且正反方意見的書籍都有,故在辯論議題上應該也不要有侷限,但活動辦理應該要平衡雙方觀點,並會避免宗教政治的遊說活動,且較具敏感性的活動會舉辦在較不明顯處避免顯得圖書館強迫讀者接受某些觀點之誤會)。
11.他們積極的向外推廣圖書館、建立更多人脈與連結,走到年輕人會待著的海灘,問他們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並再把他們帶進圖書館。他們發現館內的讀者只看著館內環境提供意見時,很容易被侷限,一旦讀者身處館外,對於圖書館的想法就會五花八門。他們也會邀請年輕人擔任員工,但只聘用半年,希望透過他們嶄新的眼光發現圖書館缺乏什麼,一旦他們在圖書館待久了就很容易被同化。另外,他們每年會舉辦6次左右的大型party,會吸引到很多人前來。
12.雖然很重視讀者意見,但館長也強調最終的決定權在館方,並非所有讀者的訴求都要達成。而且他們會利用科技去蒐集各種讀者行為資料,像是了解他們來圖書館的習慣以及路線,了解最真實的圖書館利用方式。
13.他們會去了解Non reader,為什麼他們不閱讀?太忙?想用聽的?之前閱讀有不好的經驗?了解這些答案後就能想想圖書館可以做什麼吸引這些人來閱讀。
14.為了總館與分館的知識共享,他們的組織架構是平行於各館的,使所有計劃都能在相同理念下每天執行,進而產生漸進式或大幅度的成長結果。不過,各分館還是會保有服務不同社群而產生的特殊性。
15.總館與分館都具有共同目標,希望能養成民眾的:「語言與閱讀素養、設計思維、資料媒體素養」。館長指出,他們有一份報告發現「朋友、母親及電影」最能啟發孩子對於閱讀的興趣,他們得知此結果後便決定來推動活動讓父親扮演閱讀的重要角色。設計思維指的是,如何辨識讀者需求與真實行為以設計相應服務或產品,他要求所有館員都接受訓練,甚至至他館教授。另外,資料媒體素養在未來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每天被媒體影響,也不知道自己蒙受資料安全問題,這是圖書館員該開拓的領域。

0 意見:

張貼留言